網絡審計風險及防范對策
國際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使全世界邁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為特征的電子商務于20世紀90年代首先由美國發起并向全球推廣,它大大改變了傳統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和會計工作模式,同時也給審計帶來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網絡審計的產生正是體現了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在需求。由于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計算機網絡自身固有的局限性,網絡審計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將直接導致審計人員利用網絡技術對有關信息系統進行審計后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
一、網絡審計面臨的風險
(一) 網絡風險防范與控制任務艱巨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其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由于計算機自身的局限性所引起的。如發生網絡故障或遭自然、機械災害損壞以及不合法的操作等,會導致數據毀損或丟失;二是由于管理不善或控制不嚴等,犯罪主體對計算機設施、輸入、輸出、軟件這四個入口實施破壞,使數據受損。據統計,美國的計算機用戶在過去兩年中因病毒、間諜軟件和網絡欺詐等電腦犯罪帶來的損失超過了80億美元。64%的受訪者表示曾檢測到病毒,其中超過半數的用戶不得不格式化硬盤;三是由于“黑客”襲擊網絡,篡改、破壞審計數據乃至整個系統,使經營者蒙受巨大損失。網絡犯罪已經對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構成了現實威脅。
從審計工作的角度看,電子商務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的風險越大,審計風險也越大。第一,數據高度集中于OA或ERP系統,如果對數據庫控制得不嚴格,會導致機密的數據被非法傳播,甚至被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跡;第二,OA系統設計的不合理,會造成對數據處理的冗余和系統處理事務時的不確定;第三,電子商務系統主要以磁盤、磁帶、光盤等存儲介質作為信息載體,記錄于這些存儲介質上的信息是肉眼不可見的,必須借助于計算機才能以人可以理解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同一信息可以被“翻譯”成不同的形式,利用磁性介質難以實現諸如簽字、蓋章等這些使信息證據化的操作;第四,計算機病毒的入侵和黑客對電子商務系統的蓄意破壞等等。上述因素都可能使審計風險中的重大錯報風險增大。根據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該模型清楚地揭示出,在檢查風險不變的情況下,重大錯報風險的增大必然使審計風險隨之增大。因此,網絡審計中重大錯報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已成為審計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 審計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網絡環境下,由于審計環境、審計線索、安全控制、審計內容和技術的改變,要求審計人員既要掌握會計、審計、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既要了解網絡環境經營和會計核算的特點與風險,又要懂得如何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