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會計實務問題解答匯總(11)
問13:隨貨贈送和無償贈送有何區別?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答:“隨貨贈送”,是指商業企業經常采用的一種促銷行為:在銷售主貨物的同時贈送從貨物,這種贈送是出于利潤動機的正常交易,屬于捆綁銷售或降價銷售。
法律意義上的無償贈送是指出于感情或其他原因而作出的無私慷慨行為。贈送是贈送人向受贈人的財產轉移,但不是出于利潤動機的正常交易。《關于加強企業對外捐贈財務管理的通知》(財企[2003]95號)對無償贈送的定義為,對外捐贈是指企業自愿無償將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贈送給合法的受贈人用于與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公益事業的行為。
“隨貨贈送”與無償贈送相比,存在以下兩點本質差異:
第一,無償贈送應按《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單位或個體經營者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的行為,視同銷售貨物。而銷售主貨物、贈送從貨物行為不屬于無償贈送,應屬于附有條件、義務的有償贈送,類似于成套、捆綁或降價銷售,只不過是沒有將主貨物與贈品包裝到一起,而是分開包裝,有時還會允許消費者選擇等值贈品,因此應將此行為界定為銷售前的實物折扣,不適用《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上述規定,即不能作為視同銷售處理,對贈品不能再次征稅,對贈送贈品的價值應作為銷售成本的組成部分在所得稅前扣除。
第二,對于贈送財產的質量,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贈送的財產有瑕疵的,贈送人不承擔責任。受贈人對受贈商品的質量問題不能完全得到賠償。而銷售主貨物時贈送的從貨物即贈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即“贈送人”應承擔完全責任,消費者能夠得到完全賠償。
例如,某手機廠商為擴大銷售,對外宣傳購買××型號手機一個,贈送品牌電池一個。假定手機標價3861元,成本3000元,電池不標價(實際價值51元),成本20元,則相關的會計處理為:
借:現金3861
貸:主營業務收入--××手機33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61
借:主營業務成本3020
貸:庫存商品--××手機3000
庫存商品--電池20
從增值稅的鏈條來說,企業生產(銷售)手機有對應的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但生產(銷售)電池只有進項稅額而沒有銷項稅額,表面上不合理,其實電池的銷項稅額隱含在手機的銷項稅額當中,只是沒有剝離出來而已。因此對于贈品的進項稅額應允許其申報抵扣,贈送贈品時也不應該單獨再次計算銷項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