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會計適用稅率技巧
在所得稅會計中,依據差異計算納稅影響額時,理論上存在差異與稅率的四種組合形式,即:所有差異均按當期稅率計算;借方納稅影響差異按當期稅率計算。貸方納稅影響差異按預期稅率計算;稅前利潤計算上先確認收入或費用時按預期稅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計算上先確認收入或費用時按當期稅率計算;所有差異均按預期稅率計算。
一、第一種組合的理論依據及其可行性
在這種組合中,所有差異均按當期稅率計算納稅影響額,即遞延法。
關于遞延法,美國會計原則理事會(APB)早在1967年就發布過第11號意見書(Opinion)《所得稅會計》(APBOII)。在該意見書中,APB強調了配比原則,并從直接配比和期間配比兩個方面對配比原則作了定義。依據APBOll的觀點,如果強調配比原則,那么就有必要在確認計算稅前利潤的收入和費用時,確認該項收入和費用對本期所得稅產生的影響并將其計入所得稅費用,將所有所得稅費用與本期稅前利潤進行配比。在此前提下,時間性差異就是指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與稅前利潤之間由于期間確認不一致而產生的差異。同時,由于要依據配比原則計算差異發生年度的損益,因此所得稅費用要依據差異發生年度的實際稅率來計算,當稅率或稅法發生變更時,不必依據變化了的稅率或稅法規定對以前年度的所得稅費用進行調整?;谶@樣的認識,APB在APB011中給出了如下結論:本理事會認為應該采用遞延法來分配所得稅費用,因為該方法最符合會計實務的需要。
在遞延法下,由于只要求計算差異發生年度與稅前利潤相配比的那部分所得稅費用,所以與稅前利潤不配比的那部分所得稅費用就可以作為遞延稅款計入資產負債表中遞延到其他會計期間里。因此,遞延稅款在概念上是否具有資產或負債性質就不重要了。這是遞延法的主要問題。
因此,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發布的第6號概念公告(SFAC)《財務報表的構成要素》(SFAC6)中,對遞延法是持批評態度的。如在遞延法中,貸方遞延稅款是所得稅的支付遞延到未來年度時產生的,如果貸方遞延稅款余額符合SFAC6的負債定義,那么其金額就可理解為預期經濟利益的流出,如果稅率或者稅法發生變更,影響到未來所得稅的支付時,在計算遞延稅款時就有必要反映這種變化,即要依據未來可預期的所得稅率來計算所得稅費用。但是,遞延法采用的卻是過去的稅率,這就產生了矛盾。這個矛盾的存在影響了遞延法的可行性。
二、第二種組合的理論依據及其可行性
在這種組合中,對于產生借方納稅影響(借方遞延稅款)的差異按當期稅率計算,而對于產生貸方納稅影響(貸方遞延稅款)的差異按預期稅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