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外匯會計風險
一、會計風險與會計外匯匯兌損益——會計風險的再認識
通常情況下,會計風險被等同于會計損益抑或認為會計風險僅是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母公司會計報表上的損益變化。然而外匯匯兌損益包括已實現的匯兌損益和未實現的匯兌損益,其對產生會計風險的影響是不同的,并且這種影響不僅僅表現在合并會計報表之時。外匯匯兌損益是由于匯率的變動,企業在外幣交易業務中通常會發生的外幣交易損益和外幣折算損益。已實現的匯兌損益通常是指由于最初交易發生時所使用的匯率與結算時所使用的匯率不同而引起的,因此可稱為已結算的外幣交易損益。
[例1]某外貿公司2007年11月10日出口美國一批商品,以美元結算,價款為42000,賒賬期為30天,當天的現行匯率為US$1=RMB¥8.50。12月10日賒賬期滿,收到美國公司價值為$2000的即期江票一張,當日的現行匯率為US$1=RMB¥8.84。
公司2007年11月10日記賬時,$2000折算為人民幣170000元,但12月10日收到對方即期匯票到銀行結匯時,匯率為US$1=RMB¥8.48,則實際兌換為人民幣169600元,比當時記賬金額少400元,即發生匯兌損失400。在2007年度的損益表上,此項損失為已實現的匯兌損失。反之若12月10日結匯時匯率為US$1=RMB¥8.52,則實際兌換人民幣170400元,比原記賬金額多400元,發生匯兌收益400元,在2007年度的損益表上表現為已實現的匯兌損益。有一點需注意,即11月10日企業到銀行結匯時實際取得的是人民幣銀行存款,但若取得的是美元,即“銀行存款——美元戶”增加$20000。此時若12月31日的匯率為US$1=RMB¥8.47(¥8.53),銀行存款美元$20000,折合為人民幣169400元(170600元),又產生未實現的匯兌損失(收益)200。可見即使在外幣交易已經結算,倘若結算采用的是外幣仍會產生未實現的匯兌損益,因為此時只是外幣資產由應收賬款轉為外幣存款,仍然在匯率變動的影響之下。
未實現的匯兌損益一般包括未結算的外幣交易損益和外幣報表的折算損益。未結算的外幣交易損益是指在外幣交易未結算之前編制會計報表,報表日的現行匯率與交易發生時的記賬匯率或上期報表日該項交易的折算匯率(即上期報表日現行匯率)不同而引起的差異。上例中,假設某外貿公司11月10日出口美國商品,賒賬期為60天,2007年12月31日報表編制日現行匯率為US$1=RMB¥8.48,應收賬款420000,折合人民幣169600元,產生未實現的匯兌損失400元。
除了未結算的外幣交易形成的資產負債在會計報表編制中的折算外,其他國外業務,如國外分支機構,國外子公司財務報表在以本國貨幣(功能貨幣)重新表述時,由于匯率變動,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異也屬于未實現的匯兌損益。因此會計風險可以說是企業的外幣資產、負債在折算記賬本位幣時,由于交易日或上一個會計報表日的記賬匯率與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的折算匯率不同,而使外幣資產、負債賬戶上的折合記賬本位幣金額產生差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