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公積轉增資本哪些情況要繳稅
在企業財務處理中,資本公積轉增資本的情況比較常見,由于形成資本公積的情形很多,并不是所有的資本公積都可以轉增資本,到底哪些資本公積可以轉增資本,哪些又不能轉增?資本公積轉增資本是否需要納稅?
資本溢價轉增資本免繳企業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第四條規定:“被投資企業將股權(票)溢價所形成的資本公積轉為股本的,不作為投資方企業的股息、紅利收入,投資方企業也不得增加該項長期投資的計稅基礎”,資本溢價形成的資本公積轉為股本稅務上不確認收入,自然就不繳納企業所得稅,當然也不能增加投資方的長期股權投資計稅成本。
例如:某公司溢價發行股票上市,籌集資金5000萬元,股本3000萬元,發行費用1000萬元,募集資金扣除股本和發行費用后產生資本公積1000萬元,那么根據國稅函[2010]79號文件規定,該1000萬元資本公積在以后轉增資本時,不作為投資方企業的股息、紅利收入,投資方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不能轉增資本的資本公積若轉增需繳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六條規定:“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前款所稱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可見資產持有期間產生的增值屬于“未實現收益”,只是由于會計計量需要,將其增值部分暫時計入了資本公積,不確認損益,也不增加計稅基礎,增值部分待資產處置即收益真正實現時方能確認損益。
下面四種情形是企業各項資產在持有期間增值產生的資本公積,在資產處置前,該“資本公積”屬于不能動用的所有者權益,稅法和會計均不確認損益,根據會計準則規定只能在資產處置時結轉損益,不能轉增資本。若企業違反規定轉增資本,可以視同企業提前將資產“增值部分”進行了“處置”,需確認損益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方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產生的資本公積。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的,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計入資本公積,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可見該項資本公積是不能轉增資本的,只能在處置時轉入投資收益,計入股權轉讓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