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虛增利潤1 500億日元 財務造假成全球通病
近日,有著140年歷史的東芝公司,被曝自2008年以后持續地做假賬,讓企業憑空多出了1 51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5億元)的利潤。消息一出引起軒然大波。
報道稱,7月21日,當第三方委員會將東芝造假的整個過程梳理完,整理出數百頁的報告后,東芝方面就報告內容等召開了記者見面會。面對記者,總裁田中久雄說,140年中,東芝也曾經出現過因被別國惡意抹黑而遭受名譽重大損失的情形,但這次已經不是誰在抹黑東芝,是東芝自己不得不承認,過去7年里在賬務上做了假。
東芝公司乃至日本企業一向以管理嚴謹、規范而聞名,卻為何不顧名譽掃地持續7年做假賬?對這個百年的老牌會企業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從中又讓我們得到哪些啟示?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業界人士。
七年多報贏利1 518億日元
據報道,2015年2月,日本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對東芝的會計處理問題展開了調查,日本證券監管機構認定,東芝公司因為未能實時準確的計算虧損,涉嫌違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
4月上旬,東芝公司被日本媒體爆出為夸大業績發生財務報表造假事件。公司表示已經找出了“調查重要事項”,并成立了特別調查委員會。自此以后,東芝的會計處理問題的懸念也被一再拉高,該公司的股價也因此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從3月末的500日元下跌至7月連休前的376日元。對此,社會業界多指責東芝在經營責任以及企業管理方面存在機能不全的問題。
進入5月以后,東芝延遲業績結算發表時間,并取消公開業績預測,進而埋下了一個較大的懸念。之后東芝發表數據稱,截止2014年度業績結算3年期間的營業利潤減少了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
進入7月以后,東芝的會計丑聞問題迎來大爆發。7月20日由東京高等檢察院前檢察長及律師、會計師組成的第三方調查小組在進行為期3個多月的調查后,公布了調查結果。該小組通過查閱了東芝2008年至2014年間的財務平衡報表,發現東芝通過虛報企業利潤、延遲記載營業損失等手法,大量掩蓋企業損失,多報了1 518億日元經營利潤,涉及領域包括半導體、PC電腦、電視機等主力業務。如此大范圍的會計處理問題,基本能確定這是一個由經營層參與、企業全體組織涉嫌造假的重大事件。
7月23日,美國投資人最先開始向東芝發難。購買了東芝股票的美國投資人向加利福尼亞州地方法院起訴東芝總裁等人,原因是東芝賬務造假,誤導了他們的投資行為,要求企業賠償投資人的損失。估計用不了多少時間,日本投資者也會提起相關訴訟。東芝總裁等個人需要賠付的損失費,將以數十億日元計算。
據Record Japan網站7月23日報道,東芝會計丑聞最根本的問題在于虛報利潤增長額度,而最關鍵的問題在于東芝的高層領導也參與了造假事件,由于市場有關人員看不清全貌,對東芝將來的發展也感到非常的不安。
領導層干預導致財務缺乏獨立性
日本企業在2015年事件頻出,東芝造假該是諸多事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究其原因,財務專家、中華會計函授學校連云港分校副校長付海旭在接受《財會信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應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去分析。就內因而言,一方面是權責發生制相對于收付實現制更容易招致業績造假;另一方面則是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價值確認和收益計量需要進一步完善。從外因來看,一是金融市場環境更加兇險,金融危機導致許多企業產生“貨幣饑渴癥”,再融資壓力迫使企業冒險造假;此外,企業管理層和治理層利益趨同,更加重視來自于企業外部的利益、名譽、社會地位、股權及其增值等。這些利益的獲得需要有業績好看的財務報表支持。
暢捷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會計專家馬靖昊指出,全球會計界在美國會計模式的引領下,犯下了方向性錯誤,凈利潤說不清道不明。從美國的安然、世通到日本的奧林巴斯、東芝等公司的財務丑聞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資深注冊會計師、南通市注冊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劉志耕認為,財務造假事件之所以頻頻發生,其根本原因不是對經營業績的急功近利,就是為了使得經營業績從表面上看更加光鮮,從而可以更快、更多地誘惑、欺騙投資人,以騙取已有投資者的信任和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或經營者為了增加自己晉升的砝碼,獲得更多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