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軍區審計師陳玉晉為部隊省6.75億元 屢遭恐嚇威脅
要問最讓承建濟南軍區工程的承包商們頭疼的人是誰,答案肯定是——陳玉晉。
眉毛高挑著,細長的眼睛下掛著厚厚的眼袋,兩道法令紋威嚴地垂在鼻翼兩側,50歲的陳玉晉在業界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審計一把刀”。
陳玉晉是濟南軍區審計局審計事務所的高級審計師,和建筑公司打了幾十年交道。一個項目施工完畢,施工方會匯總計算出建設單位應付的工程款。陳玉晉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要檢查這筆工程款里有沒有藏著虛報的“貓兒膩”。
28年來,他先后審計工程3300多項,審減施工單位多算部隊工程款6.75億元。“該給你的一分也不會少,不該給你的一分也拿不到。”這是他對施工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審計就是審良心”
陳玉晉是一個視工作如生命的人。28年來,他每年都有200多天在外出差,每次審計結束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又打了一個勝仗!”曾經并肩戰斗、現在已經退休的同事史軍回憶說,每審完一個項目,這是陳玉晉一定會說的話。
2009年,他復審某駐軍經濟適用房工程,在初審的基礎上又審減1000余萬元,為每個參建住戶節省了兩萬元資金。工作結束時,住戶們自發地為他送行。這個細節陳玉晉在心里記了6年。
“看得出來,他非常喜歡干審計。”史軍說。但走上審計這條路卻并不是陳玉晉的初衷,年輕時的他喜歡寫詩,愿望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
1984年,陳玉晉入伍后奔赴前線參加邊疆保衛戰。他所在的部隊作為前指戰場運輸保障單位,冒著炮火多次往返前線和后方。最危險的一次,炮彈就落在距他乘坐的汽車10余米的地方。
也是在這年,陳玉晉參加全軍統考,本來想讀軍事政工專業,結果卻被軍事經濟學院基建財務專業錄取。“總感到既然錄取就是部隊需要,那就好好學吧。”從此,他在工程審計領域一干就是28年。
長期同施工單位打交道,陳玉晉逐漸意識到,審計是一個交織著情與法、得與失的復雜領域,托人情、找關系的現象屢見不鮮。
從進入審計崗位開始,他就給自己定下了“四不”原則:不吃施工單位的宴請、不收施工單位的財物、不怕施工單位威脅、不給施工方的說情人面子。
“審計就是審良心。”他說,“這樣才能挺直腰桿做工作。”
一次,在某部新營區工程的項目審計中,施工經理敲開陳玉晉房門,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表明來意:“咱總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吧?”
“你無非是想用一粒芝麻換一個西瓜。” 陳玉晉 “咣”地一聲把門關上,“請回吧,我不吃這一套!”
上世紀90年代,在某單位的項目審計中,施工方找分管工程的部隊領導打招呼,請他多多關照。結果陳玉晉去該單位審計,最后把131萬元的結算審減了70萬元。有人說陳玉晉這下得罪了領導,他卻滿不在乎:“怕得罪人就別干這行!”
2000年12月,史軍陪同陳玉晉審計洛陽某干休所改造項目。他記得,剛到時有八九個退休老干部天天帶著馬扎坐在審計現場,“對我們不放心”。看到陳玉晉跟施工單位爭得面紅耳赤,來的老干部越來越少,“最后索性沒人來了”。還有的老干部反倒關心起陳玉晉來:“別老熬夜,注意身體!”
“如果大家都像他這樣,這個行業就不需要再動歪腦筋了”
工作時間長了,陳玉晉逐漸掌握了一些施工方容易鉆空子的地方。
比如招標。內行人都知道,招標時有些施工單位為了中標,往往故意少算漏算低價中標,然后施工中再巧立名目,想辦法把吐出去的錢“補”回來。
這樣一來,施工單位的預算員就會找各種不必要的理由變更簽證,以增加工程款總額。在建筑行業有一句話,“掙錢不掙錢,全靠預算員”。
陳玉晉自然明白施工方的“小九九”。他在審計中對每一張變更簽證單都進行仔細核查,絕不放過一個違規之處。
在施工過程中,有的企業還存在著偷工減料的情況。針對這個問題,陳玉晉總是一頭扎進施工現場,用眼睛看,用卷尺量,有時甚至還要砸開墻體、鉆透路面去一一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