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和業務結構應相匹配
時間:2014-07-15?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企業的規模和企業的業務性質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在產品同質化或同一類型的業務前提下,企業銷售的產品或服務與采購的數量是否存在配比關系?筆者認為,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化走向,即可窺見一斑。
如果一家“巨無霸”型的會計師事務所還在為了某一單金額極小的業務和其它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競爭,筆者認為,這家巨無霸事務所是不成功的,只能體現出該家“巨無霸”是拼湊而成的,其內涵實質仍然是小型事務所。
在此,筆者并無輕視微小業務的含義,實際上任何大型的業務均是由若干小業務所構成。但因為體量存在差異,事務所在實施審計時判斷的標準可能會存在差異。個人承做業務的特色會形成固有的習慣,如做金融審計的人員很難于適應制造行業的審計,即使是同質的金融業務,大型業務和小型業務的組織、標準實施均存在差異。而正是這種差異形成了事務所的各自特色。
正因為事務所的特殊性,故其所有鑒證報告均須合伙人簽批。如果單個合伙人管理業務量過大,則會形成顧此失彼,難于控制風險,而大型事務所面對大型業務勢必已經形成合伙人的固有梯狀搭配結構,這種慣性如果臨時改變,會帶來收益與成本的不匹配。而如果小型事務所承接大型業務,也會面臨組織、人員等諸多難題。正如國際“四大”,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中小板、創業板,甚至新三板中難覓身影;而在跨國企業、大型金融審計市場也鮮見百家排名中靠后的事務所,而這正是事務所的規模與其業務類型對應的結果。
由此我們可以相信,未來事務所勢必會形成分層結構,即事務所與客戶群體的規模相對應。大、中、小型事務所相互補充,各有側重,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