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避稅特點
外資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避稅特點
現代主流管理學派認為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同樣適用于產業,一個產業如同一個產品一樣,存在一個基本生命周期規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外資企業進行轉讓定價存在多種目的,在不同發展階段呈現不同的避稅特點。
跨國公司轉讓定價是以其全球戰略為首要目標,通過人為地調整內部交易價格實現對其全球收益和資源的重新分配。國際避稅并不是跨國公司使用轉讓定價的唯一目的,在許多情況下是出于其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其非稅收戰略目標包括將產品低價打入國外市場占領國際市場、為海外子公司樹立企業形象、降低關稅影響、獨占或多得合資企業利潤等。
筆者認為,外資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有其不同的避稅特點。在導入期,外資企業剛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絕大部分采取中外合資或合作方式,除部分行業是因為中國的產業政策,要求外國投資者以合資企業的形式進駐中國市場,促使其在有限的市場準入條件下競爭(如汽車行業)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外國投資者不了解中國國情,需要一個了解國情分擔風險的合作伙伴。這期間常見的避稅方式有:抬高進口設備價格,虛增固定資產投入;外商采用資本弱化方式,稅前轉移利潤,逃避納稅;將專有技術轉讓費轉移到設備價款中,逃避特許權使用費的預提稅;使用不作價設備,規避設備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及設備租金預提稅;用隱蔽手法逃避承包工程應繳納稅款。
在成長期,企業在這一階段逐步適應中國國情,市場逐漸打開,但是可能存在銷售收入逐年增長而企業盈利情況并不同步甚至連續虧損等現象,同時部分企業在此期間不斷增資用較低的價格逐步擴大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企業在這一階段常見的避稅方式有以下幾種:高價進,低價出,轉移企業利潤,以達到避稅目的;“低進低出”縮小稅基避稅;推遲償還債務,控制利潤以避稅;利用“高勞務、高特許權使用費”避稅。
在成熟期,企業在這一階段已基本適應中國國情,市場基本打開,部分外資企業利用企業前期盈利情況不理想甚至連續虧損等現象,大幅度低價買取中方股權,使合資企業變為外資獨資企業或絕對控股企業。為樹立企業形象并減少稅務風險,企業經營利潤逐步提高、回歸正常狀態。這一時期企業一般采取穩定戰略。此時反避稅工作應重點檢查股權轉讓價格是否合理公允。